附近300元3小时_微信快约500一次_附近200米约爱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咨询 > 决策咨询
领导批示丨市政协主席徐慧前在《党校建言》上作出批示
作者: 文章来源:科研科 发布时间:2021-07-26 17:11:48
编者按

7月16日,市政协主席徐慧前在我校《党校建言》第13期刊发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我市农村社会治理的思考》一文上批示:“请希斌主席和社法委同志阅,该报告针对农村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建议很有价值,望结合政协工作,在解决‘两个薄弱’方面吸收意见。”

徐主席的批示既是对我校创办《党校建言》的肯定,也是对党校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决策咨询能力,再接再厉办好《党校建言》,为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建言献策、贡献党校力量。

全文如下: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我市农村社会治理的思考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我市农村社会治理,必须站位全局,以开阔的视野、多元的思维、系统的观念,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下好农村社会治理先手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社会治理中潜在风险的预测防控,做到事发后的及时处置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应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主动性,既要审时度势,精准识别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又要改革创新,善于顺应社会治理环境变化趋势,以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情为基础,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着力点,加强前瞻性、预见性研究,形成常规性应对预案。乡镇层面,应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应急预案,吸纳社会力量,组建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随时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

第二,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增强农村社会治理向心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凡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应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无论是农村企业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专业合作组织还是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凡是符合条件都必须设立相应党组织。应严格落实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机制,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持续推进农村党员承诺践诺制度化、常态化,完善“党员代表+网格员+调解员”调解机制,尤其针对家庭养老、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应以共建共治共享思维和理念,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构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个人企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作联动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避免单打独斗。应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话、沟通、协商,使其在参与公共和公益活动、维护公共和个体利益、坚守共同和公共价值取向中,提升主动协调协作和自我监管约束能力。

第三,以发展经济为基础,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认同度。农村社会治理,科学发展是前提、是根本,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治理与发展构成了一个事务的两个方面,发展是治理的内容,也是影响治理过程和成效的主要变量,没有发展,治理就会面临许多困难;治理是发展的前提,为发展服务,没有良好的治理,发展就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制约,甚至可能影响稳定,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应把农村社会治理高度融入到农村经济尤其是集体经济发展中,使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抓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尽量选择比较稳定的产业和经营方式,不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应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围绕农村基层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思路、方法举措、能力成效等,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明确时限要求,压实责任。对时限内集体经济依然没有起色的果断予以调整;对确无合适人选的,尝试从市直、县区直单位或乡镇干部中选派到村直接任职。应围绕不同农村的地理条件、资源状况、产业基础、环境容量和历史文化等摸清现状,认真听取相应专家学者建议,借鉴与区位环境类似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地方的经验,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第四,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强化农村社会治理归属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正确面对及时化解农村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好农村群众的利益。有些农村群众之所以比较涣散,主要是没有形成共同利益。强化农村社会治理的归属感,就是要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通过利益导向,将群众凝聚到一块,引导群众自觉主动办自己的事情。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围绕当地群众的产业发展、务农经商以及生态?;?、医疗教育、养老就业、食品安全、文化休闲等生产生活和民生需要,组建齐全各类民间组织,组织群众自愿加入与自己利益关联、兴趣爱好相适合的团体,实现分散独立的社会个体向社会自治组织化转变。应畅通民间组织和群众利益表达和沟通渠道,参考借鉴有些地方在村居建立人大、政协代表工作室,作为与居民沟通平台的经验做法,确保农村群众表达诉求、协调利益、保障权益等渠道的畅通无阻。

第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技术化。农村治理是一项范围大、内容多、涉及领域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应避免出现方向上的任何偏差。目前,应聚焦制约农村发展短板,瞄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科学规划,一项一项抓好实施推进。应随时掌握了解农村社会治理现实需求,实事求是地制定治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并把目标要求分解为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用好“互联网+社会治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条件。在推进网格化管理上,应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统一划分综合网格,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推进多网融合、多格合一。

第六,以三治融合为基础,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功效性。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农村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结合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特点的制度性安排,明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路径。应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注重探索建立基层社会公众列席乡镇有关会议制度。要通过规则程序和制度,依法规范农村各类群体和个体的行为,推行乡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促使各类农村治理主体的行为和活动都在法治范围内运行。应整合农村执法资源,健全农村相应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惩处事关农业农村安全稳定发展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应加大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培育力度,真正使农村群众切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应通过内心信念、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正面引导,增强农村群众公序良俗、乡土人情的情感认同。健全村民委员会下设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等委员会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其发挥应有作用。

(课题组:苑瑛、朱玲玲、李佃胜;执笔人:李佃胜)



责任编辑:党校编辑